初树东,男,1977年生于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古城镇洼泥甸子村,1993年12月份参军入伍,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98年12月退役后选择回乡创业,现任辽宁省福满田园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。服役期间曾荣获三等功、优秀士兵等荣誉称号。2024年获评辽宁省“最美av影片日本”。
坚守初心 创业之路展现军人风采
1993年寒冬,18岁的初树东怀揣一腔报国志参军入伍。在部队的5年里,他刻苦训练军事技能,锤炼出钢铁般的意志。在艰苦的光缆线路施工中,他扛着80斤重的材料翻山越岭,练出一双“铁脚板”;在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救灾现场,他冲锋在前,和战友连续奋战48小时,圆满完成任务......正是因为英勇无畏的表现,他多次立功受奖,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。
1998年退役时,初树东作出决定,带着转业费回到家乡桓仁满族自治县创业。因为他知道他的根在家乡,他的梦想也在家乡。初树东的家乡桓仁满族自治县古城镇洼泥甸子村,土壤肥沃、水质优良、光照充足,种植水稻历史悠久,但近年来农业发展的步伐减缓。当他再次站在熟悉的田埂上,望着眼前广袤却效益不高的稻田,在心中立下新的“军令状”:“部队教会我攻坚克难,现在我要带领乡亲们攻下共同富裕这个新‘堡垒’!”
2019年,初树东带着多年积蓄回了村,正式创立福满田园,准备在现代农业这条路上努力探索,通过“稻蟹共生”的新模式让桓仁大米声名远扬。
但创业维艰。最初,公司的办公室是村头一间废弃的碾米房,墙体漏风、屋顶掉灰。初树东没有退缩,他带着几位志同道合的战友,白天挨家挨户走访,耐心说服村民参与土地流转,以此整合零散耕地,晚上则挤在旧办公桌前,反复研究论证生态种养模式的可行性。
面对旁人的不解,他的回应掷地有声:“当年在洪水中扛沙包堵决口,咬咬牙就挺过去了。咱军人的字典里没有‘退缩’二字,现在搞农业也是这样!”就这样,初树东的农业创新发展之路慢慢清晰起来。
深耕稻田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
在初树东的稻田里,有一套精妙的生态循环系统,这是他努力摸索的成果:清明时节精心播种优质稻种,谷雨前后科学投放优质蟹苗,到了盛夏时节,稻苗茁壮成长,螃蟹则在稻丛间自由穿梭,捕食害虫,其排泄物又成为滋养稻田的天然有机肥。
“这种模式有效替代了化学农药和化肥,构建起和谐共生的农田生态。等到深秋蟹肥米香的时候,田埂上就会堆满金灿灿的稻穗。”初树东一边介绍,一边蹲下身在田边抓起一把泥土,指尖还沾着扭动的蚯蚓,“咱的‘祥阿福蟹田米’,从种植到加工,全程可追溯,要通过国家认可的相关严格检测,确保每一粒米都纯净安全,连稻壳都不能有农药残留。”
正是凭借对绿色生态的坚守和近乎严苛的品质管控,“祥阿福蟹田米”在 “2020年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中国赛区”大会上脱颖而出。2024年,公司还被全国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选定为“全国绿色农业产业指定生产基地”,成为行业标杆。
为了创新管理模式,初树东还带领参与水稻种植的村民推行军事化管理,将播种时间精确到小时,保证田间巡查像哨兵站岗般定时定点,施肥、投料等关键操作也都详细打卡记录,把分散的小地块整合成了规模化、标准化的大农场。
如今,在初树东的推动下,包装上印有“桓仁地理标志产品”字样的大米源源不断地走进全国多地商超。村民们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,每亩稻田可以增收2000元。大伙由衷称赞初树东:“把在部队练就的‘硬功夫’和‘巧点子’,都用在了带领我们致富上!”
甘于奉献 书写“军创+农业”新篇章
初树东的视野早已超越单一的水稻种植。他掰着手指,描绘起公司的“产业经”:“我们以蟹田稻米为核心,正在打造绿色循环产业链。在水稻收割后的农闲期,大棚高效轮作高品质有机蔬菜,同时收获的稻米会进入加工厂,制成米糖、米粉等深加工产品,连稻壳都实现了资源化利用,作为优质有机肥反哺农田。”2023年,他带着公司研发的一系列深加工米制品,亮相全国av影片日本创业创新成果展交会。站在展台前,他特意换上了珍藏的旧军装,神情自豪而坚定:“咱军创企业的产品,质量必须像军人的作风一样——绝对过硬!”
作为一名退役老兵,初树东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。在新冠疫情期间,他开着公司的皮卡车冒雨将2吨优质大米送往有急需的社区;2021年河南遭遇特大洪灾,他连夜组织员工装运物资,忙碌得一天都没顾上吃饭。再提及这些事,他觉得自己做的算不上什么,只是说:“当年在抗洪前线,是老百姓给我们子弟兵送来热姜汤。这份恩情,咱一辈子都不能忘!”
走进公司厂区,“退役不褪色”5个鲜红大字格外醒目。初树东常带着年轻员工走到稻田边,指着远处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农业设备说:“过去扛枪保家卫国,今天握犁振兴乡村,变的是战场,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。”
夕阳给无垠的稻田镀上金边,初树东又习惯性地拨开稻叶,查看水稻和蟹苗的生长状况。微风拂过,新稻的清香混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。收割机的轰鸣由远及近,正奏响现代农业的奋进乐章。